科普教育

科普动态

“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2024)广州专场暨“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计划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晓湧,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孙龙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谢昌龙,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魏平,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海,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红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纪委书记范德权,广东省林业事务中心副主任廖仿炎等出席活动。

本届科学节以“嗨,科学!”为主题,围绕“节目+节日”两大特色,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开辟多场景、多板块内容,注重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充分融合,突出“节日”的特点。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向全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科学院当前主要科技创新进展和重要科技创新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景,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

在本次科学节启动仪式上,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林业事务中心和深圳市守望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计划(粤港澳大湾区蝴蝶调查公民科学行动)。此项活动旨在通过公众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对蝴蝶的观察与收集及相关知识的传播,从而为保护蝴蝶及其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蝴蝶作为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其种群变化可以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寄主植物减少和农药使用等因素,许多蝴蝶种类面临生存威胁。通过本次公民科学行动,希望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以增强社会对蝴蝶保护的意识。

鼎湖山保护区近年来紧密围绕科学教育融合自然教育的“鼎湖山模式”,全面优化科普展示形式,创新科学宣传方式。此次公民科学行动的发起,不仅促进科学与自然的融合,为科学研究与公众参与搭起桥梁,丰富了“鼎湖山模式”的内涵。未来,鼎湖山保护区将继续深化“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教育方面的优势,呼吁公众关注、感知、参与和保护自然。粤港澳大湾区蝴蝶调查公民科学行动,通过广泛吸引公众参与蝴蝶的观察、监测与保护,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方式和样板,助力广东省自然教育工作的高品质发展。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助力绿美广东建设,切实推动建设美丽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鼎湖山保护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现场合影)

如何参与蝴蝶调查?

我们诚邀阅读这篇推文的你参与这项活动。大自然充满了惊喜,也许,每天在大自然中里度过20分钟、120分钟、20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你会深刻地感受到那些翩翩起舞的蝴蝶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命变化,蝴蝶的生命虽短暂,却充满了色彩和活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重新认识它吧!

调查时间:2024年11月-2025年11月

调查地点:粤港澳大湾区,如自然保护区、公园、绿化带、动植物园、林地、居住区、荒山荒地等,只要有蝴蝶出现的地方都可以。

调查方法:随时监测,拍照上传数据到“生命网格”APP

数据收集:生命网格APP

【主 办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东省林业事务中心
【指 导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林业局
【支持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深圳市守望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