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科普动态

全国科普月 | 鼎湖山保护区科普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5-09-28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鼎湖山保护区依托其独特的生态资源与深厚的科研底蕴,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不仅为公众搭建了接触科学、了解自然的优质平台,更在传播生态保护理念、推动公民科学参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科普月活动涵盖线下基层科普行动、公益探索、线上自然课堂及国际会议推介四大核心板块,各活动相互呼应、精彩纷呈。

一、基层科普行动:公园里的四季——记录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

由鼎湖山保护区协办的“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青少年自然科普笔记欢乐汇活动,经过线上培训、作品征集和专家评分等阶段,在广州市越秀区主会场活动暨越秀科普嘉年华上举行颁奖仪式。本次活动共诞生18份优秀作品,旨在通过自然教育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结,讲好绿美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积极构建自然教育生态圈。

二、森林公益探索:“鼎湖山喊你来森林‘碳’秘啦!”,解锁生态科学趣味

为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森林生态的奥秘,鼎湖山精心设计了“森林‘碳’秘”线下公益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鼎湖山,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生态探索之旅。

活动中,鼎湖山的科普导师团队以“碳储量”为核心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实地观测+互动实验”的多种形式,助力学生们直观理解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沿着专属科普路线,用胸径尺测量树干“腰围”,再通过专属公式算出单棵树木的碳储量,活动还设置了“碳排放权”“碳足迹小游戏”等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对生态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本次活动共吸引50余名学生参与,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成为科普月期间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之一。

    三、线上公益课堂:“身边飞舞的蜻蜓”,实现科学知识“云普及”

考虑到科普的覆盖广度与便捷程度,鼎湖山推出了“身边飞舞的蜻蜓”线上公益课,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与蜻蜓来一场“近距离邂逅”,深入了解这一常见昆虫背后的科学知识。

线上课堂由昆虫学领域的专家主讲,课程内容围绕蜻蜓的分类、生活史、生态价值展开。专家借助高清图片与视频,生动展示了10余种蜻蜓的独特形态特征,细致讲解了蜻蜓从稚虫蜕变为成虫的奇妙变态发育过程,以及它们在捕食害虫、指示水质等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分享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蜻蜓、记录蜻蜓种类的小技巧,鼓励公众成为“身边的昆虫观察者”。

四、国际会议推介:参与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彰显鼎湖山生态影响力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鼎湖山积极参与了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借助国际平台向全球推介鼎湖山的生态保护成果与科普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生态保护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大会期间,鼎湖山团队通过主题展览、案例分享、宣传手册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其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自然教育特色,即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的鼎湖山模式。此外,鼎湖山还与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生物圈保护区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了在生态保护与科普融合方面的经验,同时也学习了国际先进的科普理念与方法,为后续科普工作的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次参与国际大会,不仅是对鼎湖山科普工作的肯定,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在推动生态科普、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的积极作为。

    本次鼎湖山全国科普月活动,通过“线下+线上”“专业+趣味”“国内+国际”的多元形式,构建了覆盖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科普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活动直接服务公众超过7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尤的生态科学素养与环保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国际会议的推介,进一步扩大了鼎湖山保护区的科普影响力,推动了科普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未来,鼎湖山保护区将继续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聚焦“鼎湖山模式”,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持续推动生态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为建设“绿美广东”“绿美湾区”贡献更多科普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