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鼎湖山保护区参加“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Sino BON)——鸟类多样性监测”培训班
文章来源:范宗骥稿    发布时间:2016-05-31
    523日至27日,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主办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Sino BON)——鸟类多样性监测”在北京举行,来自自然保护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鸟类保护组织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实习员范宗骥代表鼎湖山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组织承办。

为期5天的培训,邀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针对我国鸟类多样性监测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技术规范和数据管理分析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鸟类卫星追踪技术、鸟类鸣声监测技术、鸟类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和鸟类野外监测技术和方案四个专题。

开班前,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致开幕词,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成立背景、研究历程、进展和未来展望,并强调新技术和新设备对鸟类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性。鸟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工作组组长、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晓君研究员在讲话中也强调鸟类多样性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加强各成员单位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鸟类多样性监测网的建设。鸟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工作组副组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曹垒研究员主持了此次培训班,并作了有关卫星追踪在鸟类多样性监测运用上的研究进展报告。

随后,韩国生态环境研究所的Hansoo Lee博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伍和启博士、中德国马克思普朗特鸟类学研究所程雅畅博士等,分别就鸟类卫星追踪的种类、方法、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就红外相机监测在兽类、鸟类监测中的运用做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野生动物监测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监测数据的记录及网络信息化管理;日本Niigata UniversitySachiko Moriguchi博士讲授了18种鸭科鸟类的特征、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别和如何鉴别常见鸭类的雌雄和成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申小莉博士后主讲了自动录音设备在鸣禽监测中的应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飞博士主讲了样点法在森林鸟类监测的运用,着重强调了样点法的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同时,卫星追踪器的厂家技术负责人就各自产品在鸟类监测中的运用作了报告,并现场演示了卫星追踪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报告结束后,参会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对报告中讲授的内容进行实地操作,进一步掌握鸟类多样性监测的各类方法、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等。

此次培训围绕鸟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讲解和指导,建立了监测内容和方法统一的鸟类多样性监测交流平台,对我国开展大范围的长期的鸟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成员之一,拥有独特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场所。


培训报告


卫星追踪器安装及鸟体征测量


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