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鼎湖山又发现毒蛇新记录——福建华珊瑚蛇
文章来源:范宗骥稿    发布时间:2018-05-29

 2018413日,南京师范大学朱艳军博士等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调查时,于飞水潭附近发现一条50厘米左右的成年毒蛇——福建华珊瑚蛇。经确认,此物种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爬行类分布新记录。 

 福建华珊瑚蛇(学名:Sinomicrurus kelloggi),又叫福建丽纹蛇、缺纹蛇,为爬行纲有鳞目眼镜蛇科中华珊瑚蛇属的有毒蛇类。 

 主要特征:体型较小,色彩艳丽很像珊瑚。吻端圆钝;头背黑色,具两道白色横纹,前一道细且横跨两眼,后一道较粗且呈形;体背棕红色,具黑色横斑,体背20个、尾背3个;腹面黄白色,具形状及大小不同的黑色横斑。 

 生活习性:福建华珊瑚蛇栖息于山区森林中,多夜间活动,主要以其它小型蛇类和蜥蜴为食,卵生。生活隐蔽,攻击性较弱,很少攻击人。为小型前沟牙毒蛇,毒液含神经毒素,毒性不可小觑,被咬后会导致反射失调、痉挛、惊厥、麻痹,最后死亡。 

 种群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湖南、海南、贵州、重庆和云南,国外分布于越南和老挝。 

 福建华珊瑚蛇曾为隶属于丽纹蛇属(Calliophis)的福建丽纹蛇(Calliophis kelloggi)。因Slowinski ( 2001) 研究了眼镜蛇亚科体型较小的、原分隶于Calliophis属和Maticora属的14个亚洲珊瑚蛇的系统学关系后,将亚洲珊瑚蛇3个主要支系中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一支归于新属Sinomicrurus(前缀“sino”意为“与中国有关的”)。赵尔宓(2006)将该属中文名订为“中华珊瑚蛇属”,并建议在构成种名时,可将“中华”只写为“华”,以避免中文种名字数过多。故将原福建丽纹蛇改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 

 由于目前鼎湖山温度、湿度的升高,蛇类活动频,此次在鼎湖山发现的福建华珊瑚蛇可能已经进入繁殖期;同时,鼎湖山的生境类型非常适宜福建华珊瑚蛇的生存且食物丰富,可以推断,该物种在鼎湖山除飞水潭一带的其他区域(如西溪迪坑等)可能也有分布,并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福建华珊瑚蛇与其它同属蛇类一样,多在夜晚活动,因此被发现的机会较少,在以往的监测调查中未被记录到,而此次发现应该是鼎湖山的野生种群。为此,我们应加强保护,杜绝人为破坏,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摸清福建华珊瑚蛇在鼎湖山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状况,为该物种的保护和防护提供参考。 

福建华珊瑚蛇(朱艳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