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环境决策及最终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超级年”,为迎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中科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5月22日至23日,鼎湖山保护区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公众科学日活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结合“云游中科院,畅想新生活”的主题,活动分为线上直播及线下活动,分别以线上的发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线下的物候观测-带着孩子解读自然语言为主题展开。
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为了让社会大众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离我们并不遥远,并切实地感受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中心科普主管彭丽芳通过钉钉平台给大家带来了《发现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线上科普课程。课堂上彭老师从保护区简介、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鼎湖山内动植物有趣的协同进化现象等层层递进地向大家讲解其中的关系,让社会大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课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关于鼎湖山保护区的科普线上课程,保护区管理局也计划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陆续推出相关课程,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保护区科普教育工作。
次日,通过预约及筛选,15名7-11岁的小朋友来到鼎湖山保护区,参与公众科学日线下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植物物候现象,引导小朋友们从身边植物开始学习观察自然、体会自然的变化、解读自然的语言。活动期间保护区谨遵防疫要求,凡参与者一一测温、登记,并佩戴口罩以保安全。活动由有趣的物候小游戏开始,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植物物候现象融入在其中,使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同时记住并理解植物物候的基本知识;而物候小课堂则教会小朋友们如何进行野外植物物候观测及记录的方式以及用简单的科学语言分析植物物候现象。通过这次活动希望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角度,新方法,更深地体会自然届的奥秘,感受人类与自然间的联系,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鼎湖山保护区是中国的第一个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前疫情形势,严守防疫要求,保护区管理局将推出多种形式的特色科普线下活动及线上课程,紧跟科普发展形势,不断提高科普服务的专业水平,将“高大上”的科学知识科普化,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拓宽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接触面。
《发现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线上科普课程
物候小游戏
物候小课堂
植物物候观察
活动合照
(注:部分图片由区梓毅爸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