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恰逢惊蛰,盛放的弯蒴杜鹃正为鼎湖山染上春天的颜色。上午,来自肇庆新区中心小学的20对亲子家庭走进鼎湖山保护区新建成的自然教育径,在管理局彭丽芳老师的带领下以科学家的视角探游鼎湖山,成为第一批“小小科学家”。
第一站·鼎湖山自然教育展览室
同学们首先来到鼎湖山自然教育展览室参观。该展览室命名为“看见鼎湖山”,希望能引导公众在欣赏鼎湖山的美景、呼吸负氧离子的同时,从鼎湖山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见证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等方面来领略鼎湖山的重要内涵。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同学们对陈列在墙上的动植物非常感兴趣,好奇白鹇如何繁殖,荷木为什么能防火,锥栗为什么是鼎湖山的优势物种,等等。在不停地追问老师的过程中,大家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展览室。
(参观展览室)
之后,同学们排队领取工作人员准备的学习手册、放大镜、pH试纸、胸径尺等工具,一起阅读自然教育径起点的导览牌,随后踏上自然教育径——小小科学家之路。
第二站·“吃”碳的森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年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它们都去哪儿了?为什么说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方法?带着这些问题,孩子和家长先一起完成了个人碳足迹计算表,再拿出胸径尺测量树木胸径,并计算出对应的固碳量。最后,通过对比个人年排放量和树木的固碳量进行对比,发现原来自己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浪费,就能导致如此大且不必要的碳排放。其中,有位小朋友经过计算自己全年的碳排放量,发现需要53棵胸径为23cm的树木才能将其排放到空气中的碳固定到树木中。经过贴近生活的数据对比,大家将节能减排和保护森林牢记在心。
(计算个人碳足迹)
第三站·蒲桃枝头的无声讯息
物候现象是指受环境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其中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在一年中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以及叶片变色、脱落等现象。果实芳香的蒲桃是广东地区的常见树种。在树下,同学们以解说牌四周的蒲桃树为观察对象,体验物候学家的日常工作,仔细观察并填写物候记录表,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物候观测对监控气候变化的意义。
(蒲桃物候观测)
第四站·雨水的森林净化之旅
溯溪而上,同学们来到清澈冰凉的山涧旁,在闯关游戏中认真学习了森林净化雨水的过程,并用广泛pH试纸检测附近溪水的酸碱度。结果显示鼎湖山溪水的pH值在7左右,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的酸碱度标准(pH值6.5~8.5)。同时,通过森林净化之旅小游戏,解答了鼎湖山水为何如此冰凉清澈,原来都是森林的功劳。
(测量地表水pH值)
第五站·石头的旅行
水流不仅滋养万物,还是许多岩石的“造型师”。在日复一日且历经数万年的冲刷中,它把棱角分明的岩石逐渐打磨圆润,并裹挟着石头向下游旅行。在听完石头旅行的故事后,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到溪边收集石头,按每块石头的磨圆度排列,再现了它们旅程。大家还用放大镜观察了石头的结构,通过互相摩擦比较它们的硬度,在全神贯注的研究中化身小小地质学家,观察和感受有趣的自然现象。
(石头的旅行)
第六站·欢迎来到苔藓王国
苔藓是最早登上陆地的植物。在最后一站,大家把视线转向脚下的小小青苔,拿起放大镜或蹲或趴,在树根石缝间耐心地寻找,只为一睹这类古老植物的真容。白发藓、凤尾藓、地钱、葫芦藓、灰藓、匐灯藓……不一会儿同学们就观察到了近十种形态各异的苔藓。有些苔藓已经长出精致可爱的孢蒴,小灯笼似的孢蒴里面装满孢子,不久蒴帽就会开裂释放孢子,完成新生命的传播。这种藓类独特的繁衍方式让同学们十分好奇。
(探秘苔藓王国)
此次活动是肇庆新区中心小学组织学生们作为小小科学家志愿队体验与探索鼎湖山的首场活动。接下来,他们将作更加深入与广泛的体验,以完成小小科学家志愿者的蜕变。
(活动合影)
经过工作人员长时间的问卷调查发现,游客对鼎湖山保护区的印象是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所以鼎湖山的旅游一直停留在休闲康养功能的层面,而对鼎湖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丰硕的自然知识与科研成果以及见证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等方面,大众仍知之甚少。鼎湖山自然教育径的建成为游客们打开了一个游览鼎湖山的新视角,让旅程有所乐,更有所得,不仅欣赏鼎湖山的风景,更领略鼎湖山的科学内涵,从而理解世界的鼎湖山、科学的鼎湖山和人文鼎湖山的真正含义。
(鼎湖山植被)
这条刚刚建成于鼎湖山旅游景区内的自然教育径定名为“小小科学家之路”。除了上面介绍的内容外,它还包括了天然氧吧的最佳范本、死亡与新生、白鹇的隐秘生活、沟谷雨林的榕树之家、林冠层的神秘世界、叶脉的分类学入门和原真森林的天然博物馆等有趣的内容。自然教育径用科学的知识、通俗的语言和有趣的互动方式激发公众的学习兴趣,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数据记录认识身边的大自然,鼓励游客大众参与到公民科学项目中来,也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素材,以全新的方式在鼎湖山留下自己的足迹。
(鼎湖山鸟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