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自然保护>森林管护
鼎湖山保护区森林管护
文章来源:dhs    发布时间:2010-09-26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而且是唯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并于1979年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155公顷(17325亩),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东距广州市86公里,西离肇庆市区18公里。居北纬23°10′,东经112°34′,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确保鼎湖山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安全,履行好管护职能,保护区管理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管护的硬件建设,使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一)现有的管护设施

1、 设有7个固定的管护执勤点和一个山顶瞭望哨,在确保整个自然保护区区域全天候24小时的有效监控的前提下,重点对进入核心区的路口进行了布控。(7个固定管护执勤点分别为:地质、望鹤亭、白云、庆云寺、草塘、大旗山和指挥所执勤点,山顶瞭望哨为三宝峰点,海拔491.3米)

  

   森林防火指挥部        地质执勤点         白云执勤点

  

    草塘执勤点         大旗山执勤点        三宝峰执勤点

 

    望鹤亭执勤点        庆云寺执勤点

2、 配备2套Motorola gm300型无线通讯中转设备和 24台对讲机,点面结合、联络畅通,能实现并适应整个执勤任务的需要。

3、 配备有专用巡护警车和摩托车以便于日常保护区内的警务处理和机动巡逻。

4、 开辟有26公里长涵盖整个保护区范围的生物防火林带(荷木),环绕保护区大部分边界,衔接周边村镇;每年均进行维护管理,对整个保护区森林安全防范和山林防火起到积极的安全防护作用。

5、 配备有专用的山林防护灭火用具并有专门的保管、维护和使用制度。

6、 在一些容易成为通道的地方,采用铁丝网进行封拦。

(二)当前的管理能力现状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多年全体职工的努力,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1、 科学规划 从保护区建立之初,保护区管理机构就将全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非重点保护区,实行类似功能分区管理。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出台,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管理。

2、 强有力队伍 目前,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均具有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有5人)。设有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科和保护区森林防火办公室,成立有森林公安执勤所和护林保安大队。

3、 有效的联防制度 保护区管理局与当地政府及周边村镇每年签订联防公约,落实责任制,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使周边政府和民众均把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作为他们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4、 管护设施较完备 根据鼎湖山的具体情况结合管护标准的要求,建设和保养各项设施(包括管护站卡、巡护道路、交通与通讯工具、管护工作用水、用电等)基本上能满足日常管护工作的需要。同时,也确保了望观察、哨卡守护、生物救护、火灾预防等项目的有效管理。

5、 重视宣传警示 保护区内各主要路口和醒目位置均有各类宣传横幅、警示牌等,配合日常的防护知识宣传以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

6、 科学的布点防控 对区内值勤点的布设均经过科学测算和规划,并根据形式发展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全面覆盖掌控整个保护区,同时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果。

7、 应用科研成果进行管理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注重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规划方案和措施的制订,如运用森林演替研究成果指导林分改造,促进了生态效益较低的马尾松林向生态效益较高的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效益,降低了火灾风险;通过监控不同功能区内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指标,提出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划和方案的修订。

8、 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 鼎湖山的保护、科研和科普工作一直在有序、规范进行,坚持依法行政和规范化管理,这归功于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制订。根据保护管理的先进理论,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充分调研和商讨后,制订出的规章制度既具有严密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效果很好。

由于各项措施得力,没有因管护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管护性问题。在过去五十多年的保护中,区内未发生较大山火,而周边其他地区时有发生;区内森林植被未受到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或干扰,一直处于正常的进展演替中。鼎湖山的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科研成绩更是在全国保护区中名列前茅。